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日前,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在阻击疫情的时期,我国主流新闻媒体“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实践,采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全媒体传播,对疫情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及时、准确的报道,答疑解惑,稳定民心,保障了社会安定。
如今,如何将短视频与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创作优质短视频的方向。以5G技术为例,如果说2016年短视频的火爆吹响了媒体行业视频战的集结号,那么2019年5G时代的到来则预示着视频战的白热化。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21亿,相当于每10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有7.2个正在使用短视频产品,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2小时。
2019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推出了总台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客户端,打造了中国首个国家级以短视频为主的5G智能化新媒体平台。2020年1月27日,在国内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央视频”采用5G技术策划了直播节目“与疫情赛跑——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最前沿”,全面呈现了两家医院争分夺秒的建设情况,将清晰、稳定、直观、持续的视频画面传递到了每一名在线观看的网友面前。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上亿网友在线充当“云监工”,峰值时超过2亿人次观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也获得了BBC等众多国际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转播转载,充分展现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力,积极的舆论引导力以及凭借新技术的信息传播力。
随着我国媒体融合进程深入,除传统电视媒体机构外,主流报刊、广播媒体机构都在全面搭建属于自己的智能化的采编平台。5G时代,我国主流媒体短视频依托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力和覆盖范围以及自有客户端,帮助公众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新闻资讯的媒介产品。相关研究显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中,广电媒体直播采取“1+N”模式,形成广播电视+客户端+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的多渠道传播模式,限度地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CSM调研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2.4%的用户表示更加信任传统广电媒体网站和客户端所传播的信息,其次是传统电视媒体,其用户占比为53.7%,传统广电媒体推出的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和权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电视直播也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形态结构让渡,这一趋势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中尤其显著。例如浙江卫视推出《5G直播连线》《“云对话”隔离区》等栏目,通过5G技术视频连线前方记者,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为用户提供第一手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也影响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对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而言,短视频节目创作并非最终结果,而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种选择。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升高,民众移动上网时长逐年增加,随时随地“刷”手机已经成为常态,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Always Online”的手机。有媒体通过调研发现,民众使用手机获取新闻资讯最为频繁的场景分别为:卧室、公共交通工具和卫生间。同时,受众倾向于以更简单、更轻松、更便捷、更便宜的方式获取更多、更好、更密集的信息。而短视频的可视性、动态性、产量大、成本低、分发快以及短小精炼恰恰很好的符合了上述需求。
围绕人工智能新技术策划新闻内容将成为新一代媒体从业者的重要能力。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从核心业务能力的维度上给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来看,即使是智能化程度再高,机器自我学习能力再强,融媒体的产品、节目、内容在形式、模式等层面上的创新依旧需要专业编辑和记者来完成。
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需要认识到短视频与传统影视在本质上有不同,不是传统广播电视的“线上版”,而是当今客观条件下最适合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在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作者:匡野,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新媒体研究院)
网页标题:短视频正在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
分享路径:http://gzruizhi.cn/article/cgse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