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小城市建设大数据中心,如何避免“晒太阳”?

落户“草原云谷”,挺进“世界屋脊”,伴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新基建”吹来新风,我国大数据中心产业近期迎来又一轮发展高潮。

创新互联建站专业为企业提供工农网站建设、工农做网站、工农网站设计、工农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工农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10年工农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大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作为“两新一重”关键内容,大数据中心既拉动消费惠及民生,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正在推进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更兼具“新基建”“重大工程”双重属性,为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拥抱“大数据时代”,以广东、重庆、上海、贵州等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频出利好政策,打造智慧城市数据底座,其中不乏人口仅达百万甚至数十万的中小城市。

大数据中心建设有何内在逻辑?小城市需要大数据中心吗?多位行业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大数据中心建设要强化辩证思考,既要全面衡量长期收益和投入,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市场主体按需建设,又应注意避免规划模糊、能耗过高、过度建设等问题。

大数据中心市场“蛋糕”扩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健康码”在各大城市相继使用。作为储存和计算海量信息数据的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作用凸显。

伴随数据成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大数据中心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2020-2022年,我国大数据中心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7.8% ,2022年大数据中心规模将达3200亿元。

面对巨型市场“蛋糕”,腾讯、阿里、快手等互联网巨头近期纷纷“壕掷”重金,加速大数据中心项目布局:在重庆,总投资45亿元的腾讯西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二期即将启动,建成后将具备20万台服务器的运算存储能力;在乌兰察布,投资将达百亿元的快手智能云大数据中心项目预计明年底上线,将以30万台服务器、60EB存储容量的规模支撑快手未来几年的存储需求,存储量相当于300万个国家图书馆……

政策加持、大量资本“弹药”入局,大数据中心产业正在迎来发展新态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田野对记者表示,大量资本进入,可直接夯实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未来建设的数据价值挖掘基础,势必也将提高产业的社会关注度,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打造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更完善的产业生态。

3月20日,工信部发文明确要求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各地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田野指出,大数据逐渐从消费领域走向工业领域,从产品的营销环节拓展到全产业链。依托大数据中心,深挖数据价值,将有效解决企业行业痛点,加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

大数据中心规划需增强辩证思考

不少人有疑惑,大数据中心听起来很“高大上”,为什么不仅会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许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也纷纷跟进建设?

事实上,推进大数据中心项目落地需要考量的要素有很多。对于大数据中心的大客户——互联网公司来说,数据传输速度往往是考量大数据中心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市场驱动下,大量大数据中心集中在数据传输速度较快的发达城市并不稀奇。

而就各地政府公开的项目资料来看,“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立足应用需求,兼顾能源、气候、自然冷源、网络设施、能耗指标等要素和条件”已成为地方“上马”大数据中心的普遍共识。

“提前布局大数据中心建设,有助于数字政务、智慧城市的推进,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田野表示,小城市建设大数据中心有其积极意义,但要加强辩证思考,切忌盲目跟风,产生设备机房“受冷落”“晒太阳”的浪费情况。

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徐凯舟也提出,目前某些地方政府对大数据中心的内容和作用认识并不明晰,已成为影响大数据中心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东北某城市虽然完成了数字政务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政府支出没有形成向全社会的外溢作用,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方面均未重点培育数据应用服务企业;又如,西部欠发达地区某市提到希望在本地建设大数据中心,运用区块链技术为当地农牧产品建立数字化溯源体系,从而打造和推广农牧产品品牌。“实际上,建立数字化溯源体系,大可不必进行自建大数据中心和区块链投资。”徐凯舟直言,“三线以下城市大数据中心的能源、人力等要素成本并未明显低于临近的一二线城市,又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机架租用率往往陷入低迷。”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大数据中心总体平均上架率为52.84%,总体供需平衡,但与发达地区大数据中心成熟市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大数据中心利用率有进一步提高空间。

大数据中心发展需“央地企”合力推动

今年以来,从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顶层设计已为“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

每一个大数据中心,从前期设计到建设技术攻关,再到后期运维,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发挥好中央、地方、企业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支持大数据中心建设健康发展。

徐凯舟提出,“中央应该做好‘新基建’的总体规划,促进大数据中心集群布局与通信网络建设、智慧城市布局相协调。地方政府应该配合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保障好能源、土地、人力、资金等各类要素供给。”

田野则表示,地方政府在统筹大数据中心发展规划时,还应尽量优化建设区域和功能布局,鼓励集约建设。

目前,多地政府已明确提出大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严格限制由财政投资兴建单位自用大数据中心。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尽快制定《政府购买云服务行动实施计划》,从上云的广度和用云的深度两个方面快速推进政务云建设。

对于深入参与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使用的企业单位而言,则需要发挥主动优势,深挖数据价值,打造一批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企业一方面应优化服务质量,降低大数据中心租用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应发挥研发团队能力,与数据应用服务企业展开合作,以研发成果造福社会。”徐凯舟同时指出,大数据人才培养也很关键。需要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人员合理配置,保障高质量人才资源的输送,助力各地大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与高端化发展。


网站标题:小城市建设大数据中心,如何避免“晒太阳”?
网站URL:http://gzruizhi.cn/article/cphceh.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