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linux7网卡绑定命令 linux系统网卡绑定方法

Linux常用网络配置命令

一、查看网络配置

创新互联主营恩平网站建设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站建设方案,成都app软件开发公司,恩平h5重庆小程序开发搭建,恩平网站营销推广欢迎恩平等地区企业咨询

确保网络配置的正确性及网络连接的畅通是Linux系统作为服务器应用的基础,查看及测试网络配置是管理Linux网络服务的第一步。

1.ifconfig——查看网络配置

1) 查看所有活动网络接口的信息

执行 ifconfig 或ip addr或ip a命令,都可以显示当前主机中已启用(活动)的网络接口信息。、

2) 查看指定网络接口信息

格式:ifconfig 网络接口名

可以通过TX、RX等信息了解到通过该网络接口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个数,流量等跟多属性。

2.hostname命令

在Linux系统中,相当一部分网络服务都会通过主机名来识别本机,如果主机名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程序功能出现故障。

1) 查看主机名

使用hostname命令就可以查看当前主机的主机名,不添加任何选项参数。

2) 临时更改主机名

hostname NewName

注:这种方法只是临时的更改主机名,重启后将失效。

3) 永久更改主机名

a. 修改配置文件

RHEL6和7的配置文件存放路径不相同,修改配置文件中的主机名,重启就可永久更改主机名。

RHEL6主机名配置文件路径为:/etc/sysconfig/network

RHEL7主机名配置文件路径为:/etc/hostname

示例

b. 使用命令修改(这种方法只适用于RHEL7或者CentOS7之后)

命令格式:

使用该命令更改后,更改后的主机名就自动写入了配置文件中,所以可以永久更改主机名,其实就是修改了配置文件。

3.route命令

直接执行route命令可以查看当前主机中的路由表信息,若结合“-n”选项使用,可以将路由记录中的地址显示为数字形式,这可以跳过解析主机名的过程,在路由表条目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加快执行速度。

Destination列对应的是目标网段的地址,Gateway列对应的是吓一跳路由器的地址,Iface列对应的是发送数据的网络接口。当目标网段为“default”是,表示此行是默认网关记录,当吓一跳为“*”是,表示目标网段是与本机直接相连的。

4.netstat命令——查看系统的网络连接状态等

netstat命令是了解网络状态及排除网络服务故障的有效工具。

常用选项:

-a:显示所有活动连接(包括监听、非监听状态的服务端口)

-n:以数字形式显示

-p:显示相关的进程信息

-t:查看 TCP 协议相关信息

-u:查看UDP协议相关信息

-r:显示路由表信息

-l:显示处于监听(listening)状态的网络连接及端口信息

通常使用“-anput”组合选项,结合管道使用“grep”命令,来查看一些服务的端口是否开启。

示例:

Tcp21为ftp服务的端口

二、测试网络连接

1.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常用选项:

-c完成次数:设置完成要求回应的次数

-i间隔秒数: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时间

-q:不显示指令执行过程,开头和结尾的相关信息除外

-s数据包大小:设置数据包的大小

-t存活数值: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若返回“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的反馈信息,则表示目标主机不可达,可能目标地址不存在或主机已关闭;返回“Network is unreachable”的反馈信息,则表示没有可用的路由记录(如默认网关),无法到达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返回“Request timeout”的反馈信息,表示与目标主机间的连接超时(数据包缓慢或丢失),若有严格的防火墙限制,也可能返回此信息。

2.traceroute命令——跟踪数据包的路由途径

使用traceroute命令可以测试从当前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经过的网络节点,并显示各中间结点的连接状态(响应时间)。对于无法响应的节点,连接状态将显示为“*”。

示例:traceroute IP_ADDR

在网络测试与排错的过程中,通常会先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主机的网络连接,如果发现网络有故障,再使用traceroute命令跟踪查看是在哪个中间结点存在故障。

3.nslookup命令——测试DNS域名解析

nslookup是用来测试(DNS)域名解析的专用工具。(DNS服务后面再详细讲解,通俗的说就是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一个服务)

示例:nslookup

若成功反馈要查询域名的IP地址,则表示域名解析没有问题;若出现“......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的信息,表示不能连接到指定的DNS服务器;若出现“...... cant’t find xxx.yyy.zzz:NXDOMAIN”的信息,表示要查询的域名不存在。

三、设置网络地址参数

设置网络参数的方法:

• 临时配置 —— 使用命令调整网络参数简单、快速,可直接修改运行中的网络参数

一般只适合在调试网络的过程中使用

系统重启以后,所做的修改将会失效

• 永久配置 —— 通过配置文件修改网络参数修改各项网络参数的配置文件

适合对服务器设置固定参数时使用

需要重载网络服务或者重启以后才会生效

1.临时配置——使用网络配置命令(注:RHEL6中网络接口的名称为eth,RHEL7中为ens)

1)使用ifconfig命令修改网卡的地址、状态

ifconfig命令不仅可以用于查看网卡配置,还可以修改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也可以绑定网络接口、激活或停用网络接口

a. 修改网卡的ip地址(临时修改)

命令格式:

示例:

b. 禁用或者重新激活网卡

命令格式:

示例:

c. 设置虚拟网络接口(相当于一块网卡配置多个IP地址)

命令格式:

示例: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虚拟接口,如“eth0:1”“eth0:2”等

2)使用route命令添加、删除静态路由记录

• 删除路由表中的默认网关记录命令格式:route del default gw IP地址

• 向路由表中添加默认网关记录命令格式:route add default gw IP地址

• 添加到指定网段的路由记录命令格式:route add -net 网段地址 gw IP地址

• 删除到指定网段的路由记录命令格式:router del -net 网段地址

2.永久配置——修改网络配置文件

1)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网络接口的配置文件默认位于目录“/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中,文件名格式为:“ifcfg-XXX”,其中“XXX”是网络接口的名称。例如:RHEL6中网卡eth0的配置文件是“ifcfg-eth0”,而RHEL7中网卡ens33的配置文件是“ifcfg-ens33”。

在网卡的配置文件中,可以看到静态IP地址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上述个配置项的含义及作用:(图示为RHEL6中的配置文件,7中也差不多,换汤不换药,修改的都差不多)

• DEVICE:设置网络接口的名称ONBOOT:设置网络接口是否在Linux系统启动时激活BOOTPROTO:设置网络接口的配置方式,值为static时表示使用静态ip地址,为dhcp时表示通过dhcp的方式动态获取ip地址IPADDR:设置网络接口的ip地址NETMASK:设置网络接口的子网掩码GATEWAY:设置网络接口的默认网关地址2)重启 network 网络服务

当修改了网络接口的配置文件以后,若要使新的配置生效,可以重启network服务或者重启主机或者禁用、启用网络接口。

示例:

• RHEL6中重启network服务:service network restartRHEL7中重启network服务: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注:这是我在做实验时候的一个经验:RHEL6修改完网卡配置重启后,ip地址仍然没有改过来,这时候我们经常会删除“/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这个文件。RHEL7不用管,RHEL7特别好改,RHEL6改的时候特别难受。(个人提示,不求认同)

3)域名解析配置文件

a.指定为本机提供DNS解析的服务器地址

/etc/resolv.conf文件中记录了本机默认使用的DNS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对该文件所做的修改将会立刻生效。Linux系统中最多可以指定3个(第3个以后将被忽略)不同的DNS服务器地址,优先使用第1个DNS服务器。

示例:

其中“search localdomain”用来设置默认的搜索域(域名后缀)。例如,当访问主机“localhost”时,就相当于访问“localhost.localdomain”。

b.本地主机映射文件

/etc/hosts文件中记录着一份主机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表,一般用来保存经常访问的主机信息。当访问一个未知的域名时,先查找该文件中是否有相应的映射记录,如果找不到在去向DNS服务器查询。

hosts 文件和 DNS 服务器的比较

• 默认情况下,系统首先从 hosts 文件查找解析记录hosts 文件只对当前的主机有效hosts 文件可减少 DNS 查询过程,从而加快访问速度

Linux下双网卡绑定七种模式

现在一般的企业都会使用双网卡接入,这样既能添加网络带宽,同时又能做相应的冗余,可以说是好处多多。而一般企业都会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下自带的网卡绑定模式,当然现在网卡产商也会出一些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网卡管理软件来做网卡绑定(windows操作系统没有网卡绑定功能 需要第三方支持)。进入正题,linux有七种网卡绑定模式:0. round robin,1.active-backup,2.load balancing (xor), 3.fault-tolerance (broadcast), 4.lacp, 5.transmit load balancing, 6.adaptive load balancing。 第一种:bond0:round robin标准:round-robin policy: Transmit packets in sequential order from the first available slave through the last. This mode provides load balancing and fault tolerance.

特点:(1)所有链路处于负载均衡状态,轮询方式往每条链路发送报文,基于per packet方式发送。服务上ping 一个相同地址:1.1.1.1 双网卡的两个网卡都有流量发出。负载到两条链路上,说明是基于per packet方式 ,进行轮询发送。(2)这模式的特点增加了带宽,同时支持容错能力,当有链路出问题,会把流量切换到正常的链路上。

实际绑定结果: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6.0 (September 26, 2009) Bonding Mode: 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 -----RR的模式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0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74:ea:3a:6a:54:e3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应用拓扑:交换机端需要配置聚合口,cisco叫port channel。拓扑图如下:

第二种:bond1:active-backup标准文档定义:Active-backup policy: Only one slave in the bond is active. A different slave becomes active if, and only if, the active slave fails. The bond's MAC address is externally visible on only one port (network adapter) to avoid confusing the switch. This mode provides fault tolerance. The primary option affects the behavior of this mode.

模式的特点:一个端口处于主状态 ,一个处于从状态,所有流量都在主链路上处理,从不会有任何流量。当主端口down掉时,从端口接手主状态。

实际绑定结果: root@1:~#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6.0 (September 26, 2009) Bonding Mode: 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 —–backup模式 Primary Slave: None Currently Active Slave: eth0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0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74:ea:3a:6a:54:e3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d8:5d:4c:71:f9:94

应用拓扑:这种模式接入不需要交换机端支持,随便怎么接入都行。

第三种:bond2:load balancing (xor)标准文档描述:XOR policy: Transmit based on [(source MAC address XOR'd with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modulo slave count]. This selects the same slave for each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This mode provides load balancing and fault tolerance.

特点:该模式将限定流量,以保证到达特定对端的流量总是从同一个接口上发出。既然目的地是通过MAC地址来决定的,因此该模式在"本地"网络配置下可以工作得很好。如果所有流量是通过单个路由器(比如 "网关"型网络配置,只有一个网关时,源和目标mac都固定了,那么这个算法算出的线路就一直是同一条,那么这种模式就没有多少意义了。),那该模式就不是最好的选择。和balance-rr一样,交换机端口需要能配置为"port channel"。这模式是通过源和目标mac做hash因子来做xor算法来选路的。

实际绑定结果: [root@localhost ~]#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0.3 (March 23, 2006) Bonding Mode: load balancing (xor) ——配置为xor模式 Transmit Hash Policy: layer2 (0)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00:d0:f8:40:f1:a0 Slave Interface: eth2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00:d0:f8:00:0c:0c

应用拓扑:同bond0一样的应用模型。这个模式也需要交换机配置聚合口。

第四种:bond3:fault-tolerance (broadcast)标准文档定义:Broadcast policy: transmits everything on all slave interfaces. This mode provides fault tolerance.

特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个报文会复制两份往bond下的两个接口分别发送出去,当有对端交换机失效,我们感觉不到任何downtime,但此法过于浪费资源;不过这种模式有很好的容错机制。此模式适用于金融行业,因为他们需要高可靠性的网络,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实际绑定结果: root@ubuntu12:~/ram#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6.0 (September 26, 2009) Bonding Mode: fault-tolerance (broadcast) ——- fault-tolerance 模式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0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74:ea:3a:6a:54:e3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d8:5d:4c:71:f9:94

应用拓扑:如下:

这种模式适用于如下拓扑,两个接口分别接入两台交换机,并且属于不同的vlan,当一边的网络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服务器另一边接入的网络正常工作。而且故障过程是0丢包。下面展示了这种模式下ping信息: 64 bytes from 1.1.1.1: icmp_seq=901 ttl=64 time=0.205 ms 64 bytes from 1.1.1.1: icmp_seq=901 ttl=64 time=0.213 ms (DUP!) —dup为重复报文 64 bytes from 1.1.1.1: icmp_seq=902 ttl=64 time=0.245 ms 64 bytes from 1.1.1.1: icmp_seq=902 ttl=64 time=0.254 ms (DUP!) 64 bytes from 1.1.1.1: icmp_seq=903 ttl=64 time=0.216 ms 64 bytes from 1.1.1.1: icmp_seq=903 ttl=64 time=0.226 ms (DUP!) 从这个ping信息可以看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同一个报文服务器会复制两份分别往两条线路发送,导致回复两份重复报文,这种模式有浪费资源的嫌疑。

第五种:bond4:lacp

标准文档定义: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Creates aggregation groups that share the same speed and duplex settings. Utilizes all slaves in the active aggregator according to the 802.3ad specification. Pre-requisites: 1. Ethtool support in the base drivers for retrieving.the speed and duplex of each slave. 2. A switch that supports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Most switches will require some type of configuration to enable 802.3ad mode.

特点:802.3ad模式是IEEE标准,因此所有实现了802.3ad的对端都可以很好的互操作。802.3ad 协议包括聚合的自动配置,因此只需要很少的对交换机的手动配置(要指出的是,只有某些设备才能使用802.3ad)。802.3ad标准也要求帧按顺序(一定程度上)传递,因此通常单个连接不会看到包的乱序。802.3ad也有些缺点:标准要求所有设备在聚合操作时,要在同样的速率和双工模式,而且,和除了balance-rr模式外的其它bonding负载均衡模式一样,任何连接都不能使用多于一个接口的带宽。 此外,linux bonding的802.3ad实现通过对端来分发流量(通过MAC地址的XOR值),因此在"网关"型配置下,所有外出(Outgoing)流量将使用同一个设备。进入(Incoming)的流量也可能在同一个设备上终止,这依赖于对端802.3ad实现里的均衡策略。在"本地"型配置下,路两将通过 bond里的设备进行分发。

实际绑定结果: root@:~#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6.0 (September 26, 2009) Bonding Mode: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Transmit Hash Policy: layer2 (0)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802.3ad info LACP rate: slow Aggregator selection policy (ad_select): stable Active Aggregator Info: Aggregator ID: 1 Number of ports: 1 Actor Key: 9 Partner Key: 1 Partner Mac Address: 00:00:00:00:00:00 Slave Interface: eth0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74:ea:3a:6a:54:e3 Aggregator ID: 1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d8:5d:4c:71:f9:94 Aggregator ID: 2

应用拓扑:应用拓扑同bond0,和bond2一样,不过这种模式除了配置port channel之外还要在port channel聚合口下开启LACP功能,成功协商后,两端可以正常通信。否则不能使用。

交换机端配置: 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配置聚合口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3 port-group 1 mode active 接口下开启lacp 主动模式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4 port-group 1 mode active

第六种:bond5: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标准文档定义: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channel bonding that does not require any special switch support. The outgoing traffic is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load (computed relative to the speed) on each slave. Incoming traffic is received by the current slave. If the receiving slave fails, another slave takes over the MAC address of the failed receiving slave. Prerequisite: Ethtool support in the base drivers for retrieving the speed of each slave.

特点:balance-tlb模式通过对端均衡外出(outgoing)流量。既然它是根据MAC地址进行均衡,在"网关"型配置(如上文所述)下,该模式会通过单个设备来发送所有流量,然而,在"本地"型网络配置下,该模式以相对智能的方式(不是balance-xor或802.3ad模式里提及的XOR方式)来均衡多个本地网络对端,因此那些数字不幸的MAC地址(比如XOR得到同样值)不会聚集到同一个接口上。 不像802.3ad,该模式的接口可以有不同的速率,而且不需要特别的交换机配置。不利的一面在于,该模式下所有进入的(incoming)流量会到达同一个接口;该模式要求slave接口的网络设备驱动有某种ethtool支持;而且ARP监控不可用。

实际配置结果: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0.3 (March 23, 2006) Bonding Mod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TLB模式 Primary Slave: None Currently Active Slave: eth1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00:d0:f8:40:f1:a0 Slave Interface: eth2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00:d0:f8:00:0c:0c

应用拓扑:这个模式下bond成员使用各自的mac,而不是上面几种模式是使用bond0接口的mac。

如上图,设备开始时会发送免费arp,以主端口eth1的mac为源,当客户端收到这个arp时就会在arp缓存中记录下这个mac对的ip。而在这个模式下,服务器每个端口在ping操作时,会根据算法算出出口,地址不断变化时他,这时会负载到不同端口。实验中ping1.1.1.3时往eth2发送,源mac为00:D0:F8:00:0C:0C,ping1.1.1.4是往eth1发送,源mac为00:D0:F8:40:F1:A0,以此类推,所以从服务器出去的流量负载到两条线路,但是由于服务发arp时只用00:D0:F8:40:F1:A0,这样客户端缓冲记录的是00:D0:F8:40:F1:A0对的ip,封装时目标mac:00:D0:F8:40:F1:A0。这样进入服务的流量都只往eth1(00:D0:F8:40:F1:A0)走。设备会一直发入snap报文,eth1发送源为00d0.f840.f1a0的snap报文,eth2发送源为00d0.f800.0c0c的snap报文。这个snap报文mac和目标mac一样都是网卡本地mac,源ip和目标ip也一样,这个报文的作用是检测线路是否正常的回环报文。 注:可以通过修改bond0的mac地址来引导他发修改后的源mac的免费arp(MACADDR=00:D0:F8:00:0C:0C)

第七种:bond6:adaptive load balancing特点:该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时加上针对IPV4流量的接收负载均衡(receive 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换机)的支持。接收负载均衡是通过ARP协商实现的。bonding驱动截获本机发送的ARP应答,并把源硬件地址改写为bond中某个slave的唯一硬件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对端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进行通信。所有端口都会收到对端的arp请求报文,回复arp回时,bond驱动模块会截获所发的arp回复报文,根据算法算到相应端口,这时会把arp回复报文的源mac,send源mac都改成相应端口mac。从抓包情况分析回复报文是第一个从端口1发,第二个从端口2发。以此类推。 (还有一个点:每个端口除发送本端口回复的报文,也同样会发送其他端口回复的报文,mac还是其他端口的mac)这样来自服务器端的接收流量也会被均衡。 当本机发送ARP请求时,bonding驱动把对端的IP信息从ARP包中复制并保存下来。当ARP应答从对端到达时,bonding驱动把它的硬件地址提取出来,并发起一个ARP应答给bond中的某个slave(这个算法和上面一样,比如算到1口,就给发送arp请求,1回复时mac用1的mac)。使用ARP协商进行负载均衡的一个问题是:每次广播 ARP请求时都会使用bond的硬件地址,因此对端学习到这个硬件地址后,接收流量将会全部流向当前的slave。这个问题通过给所有的对端发送更新(ARP应答)来解决,往所有端口发送应答,应答中包含他们独一无二的硬件地址,从而导致流量重新分布。当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时,或者某个未激活的slave重新激活时,接收流量也要重新分布。接收的负载被顺序地分布(round robin)在bond中最高速的slave上 当某个链路被重新接上,或者一个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接收流量在所有当前激活的slave中全部重新分配,通过使用指定的MAC地址给每个 client发起ARP应答。下面介绍的updelay参数必须被设置为某个大于等于switch(交换机)转发延时的值,从而保证发往对端的ARP应答不会被switch(交换机)阻截。 必要条件: 条件1: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 条件2:底层驱动支持设置某个设备的硬件地址,从而使得总是有个slave(curr_active_slave)使用bond的硬件地址,同时保证每个bond 中的slave都有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如果curr_active_slave出故障,它的硬件地址将会被新选出来的 curr_active_slave接管。

实际配置结果: root@:/tmp#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6.0 (September 26, 2009) Bonding Mode: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Primary Slave: None Currently Active Slave: eth0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0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74:ea:3a:6a:54:e3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d8:5d:4c:71:f9:94

应用拓扑:

A是双网卡绑定。 当B 发送一个arp请求到达A时,按正常情况A会回应一个arp回应报文,源mac为bond的mac,源就是bond的ip。但是这个模式下bonding驱动会截获这个arp回应,把源mac改成bond状态 下其中某一个网卡的mac:mac1,这样B收到这个arp回应时就会在arp缓存中记录下ip:1.1.1.1对应的mac为mac1。这样B的过来的流量都走MAC1. 当C 发送一个arp请求到达A时,按正常情况A会回应一个arp回应报文,源mac为bond的mac,源就是bond的ip。但是这个模式下bonding驱动会截获这个arp回应,把源mac改成bond状态 下其中某一个网卡的mac:mac2,这样C收到这个arp回应时就会在arp缓存中记录下ip:1.1.1.1对应的mac为mac2。这样C的过来的流量都走MAC2. 这样就可以做到回来让回来的流量也负载均衡。出方向均衡和MODE=5一致,不同地址会根据xor算法算出不同出口,发不同出口发送相应的arp ,mac是对应网卡的mac。

===================================================

Linux (RedHat, Ubuntu, etc.) Bonding 共提供了六种模式:

名辞解释: 在bonding的领域里, 英文slave interface表示某个实体连线的意思; 因此指令名称为: ifenslave

mode=0 (balance-rr): 采取依序使用的连线的方式,提供了负载均衡及容错的功能

mode=1 (active-backup): 众多的连线中,只有一个是启用的状态,当启用的连线失效(败),则由备援的连线接手,提供容错机制。

mode=2 (balance-xor): 采用xor的演算法来选择传输的连线,其结果是以目的地MAC为基准选择哪一条连线;提供了负载均衡及容错机制。

mode=3 ( broadcast): 把封包送到所有的连线,当有连线失效没有任何downtime,但此法过於浪费连线资源;有容错机制。

mode=4 (802.3ad, LACP):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协定;提供较好的机制,并可搭配802.1Q trunking同时介接不同的VLAN;惟独此法必须与支援802.3ad的交换机介接,并且每个slave的驱动程式都需支援ethtool撷取介面的讯息, 较为豪华,但是提供了相当优良的应用,负载均衡及容错机制。

mode=5 (balance-tlb):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无须交换机支援但slave驱动程式需支援ethtool;根据连线介面卡的负载决定traffic如何送出,回覆的traffic则由送出的salve接收。

mode=6 (balance-alb): 包含了mode 5所有功能及需求,再加上接收traffic时的负载均衡.

linux虚拟机设置物理机主机使用的计算机的网卡绑定地址

1.基本操作

永久修改网卡IP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TYPE=Ethernet #设置网卡类型,“Ethernet”表示以太网

DEVICE=ens33 #设置网卡的名称

ONBOOT=yes #设置网卡是否在 Linux 操作系统启动时激活

BOOTPROTO=static #设置网卡的配置方式,“static”表示使用静态IP地址,“dhcp”时表示动态获取地址

IPADDR=192.168.80.3 #设置网卡的 IP 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设置网卡的子网掩码

GATEWAY=192.168.80.2 #设置网卡的默认网关地址

DNS1=192.168.80.2 #设置DNS服务器的 IP 地址

2.操作步骤

1.打开终端

2.输入:ifconfig 在ens33中查看网卡地址:

3.确认虚拟机网段是多少,打开网络编辑器

4.点击更改设

5.查看本地电脑中有无VM net网卡

6.选择NAT模式,查看虚拟机网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7.点击DHCP设置,起始地址改为:192.168.133.2

结束地址改为:192.168.133.2548.nat设置

9.进入本机VM net8 中设置DHCP自动获取,192.168.133.1被占用,所以从192.168.133.2开始设置:

10.设置完后,按确定保存:

11. 更改网卡的配置文件,先ifconfig,查看网卡: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root@localhost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

12.配置完后,用命令重启网卡


文章名称:linux7网卡绑定命令 linux系统网卡绑定方法
网址分享:http://gzruizhi.cn/article/dojoicj.html

其他资讯